行政管理专业、法学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25-07-04   浏览次数:1448

咨询电话:0553-2871267

/rwxy/

招生专业云讲坛视频

一、人文学院简介

人文学院自2000年设立至今,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为龙头,以科研为支撑,以新万博体育:为根本”的办学思路,秉承“尚德敏学,唯实惟新”的校训和“明义、弘德、致知、笃敬”的院训,深度融合地方经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人文学院现有行政管理、法学、社会工作、电子商务及法律4个本科专业,有创意产业与社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公共安全与涉外法治交叉学科硕士点、社会工作和公共管理两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行政管理专业为安徽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安徽省特色专业、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法学专业为安徽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社会工作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学院现有3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个安徽省高校专业学位案例库和教学案例推广中心建设项目,建有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芜湖分站,有1个校级一流学科,1个校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校级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

学院拥有一支职称、学历结构合理,学术造诣深,教学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有教授10人,高级以上职称教师21人,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教师22人;MPA硕士生导师24人,MSW硕士生导师11人,校外导师50人;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安徽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安徽省教坛新秀1人,安徽省线上教学新秀1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

近年来,在包括CSSCI核心期刊在内的主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5部;获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在内的科研项目70余项;1篇咨政报告得到省领导肯定性批示,入选省委党校咨政研究系列丛书《咨政报告(第二辑)》,获全省高校社科联“三项课题”研究成果奖三等奖1项。5篇案例入选中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库;获批教学研究、课程建设、教学成果等各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71项,其中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重大教改项目4项等。

学院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安徽省大学生模拟法庭大赛、安徽省大学生“未来律师”辩论赛、安徽省高校“模拟政府”大赛、安徽省大学生原创文学新星大赛等学科与技能竞赛中成绩斐然。近五年来,学科与竞赛项目B类获奖共24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国家级28项,省级76项。

学院注重实践教学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有虚拟仿真实验室、情景模拟实验室、模拟法庭(鸠江区人民法院第十一法庭)和案例教学实验室,与芜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芜湖市民政局、芜湖市鸠江区人民法院、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安徽维晨律师事务所等几十个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素质和就业质量高,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赞可。

二、专业简介

专业名称:行政管理(安徽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安徽省特色专业、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行政管理专业宣传片

专业介绍:本专业设有企业行政管理和公共行政管理两个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公共责任,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毕业后五年左右能发展为基层优秀公务人员、企事业和社会组织中层管理人员,且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19年在安徽省行政管理本科专业评估中居于全省第三位。

主要课程: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基础、行政管理学、宪法与行政法、政府经济学、公共政策学、行政组织学、地方政府学、社会调查与统计、电子政务、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仿真、大数据与管理、应用文写作等。

就业方向:能在政府机关、党群部门从事公共政策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管理、机关事务管理、电子政务与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从事行政主管、人力资源管理、办公文秘、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工作。


专业名称:法学(安徽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 法学专业宣传片

专业介绍:本专业设有知识产权法、社会治理法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法学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质量法律服务能力,毕业后五年左右能发展成为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优秀法律工作者,且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中国法律史、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法律职业伦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就业面宽,能在政府、法院、检察院等机关从事行政、司法工作,也可以在律师事务所、仲裁机构、社会服务机构等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可以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及研究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