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校地合作、赋能产业升级,7月2日-3日,安徽工程大学社会合作处处长王弘、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许钢、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林信南、纺织服装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邢剑、科技处副处长王勇等一行8人,应宿松县人民政府邀请,深入宿松县开展专题调研与座谈交流。调研组一行先后实地考察了宿松县职业技术学校、安徽联盈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顺源智纺有限公司,并与宿松县县委、县科工局、招商中心、教育局、人社局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商产教融合新路径,共绘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
访企拓岗,探寻融合基点
调研组首站来到宿松县职业技术学校。校方向调研组详细介绍了学校围绕县域主导产业,特别是纺织服装业开设的特色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情况。随后,调研组参观了安徽联盈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该厂技术总监详细介绍了产业云平台的架构及其在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效率和故障响应速度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调研组走进安徽顺源智纺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向调研组汇报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技术革新和未来规划,对当地高端纺织技术人才的匮乏表达了强烈的担忧之情。
凝聚共识,破解难题
实地调研结束后,调研组立即参加了由宿松县县委、县科工局、招商中心、教育局、人社局等领导参加的座谈会。讨论会上各位领导围绕如何破解人才瓶颈、深化产教融合、优化营商环境,各抒己见,群策群力。王宏认为,高校在高端人才、新技术研发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校地合作是解决宿松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瓶颈问题的关键之所在。王勇表示,产教融合的关键是融合,要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切入点,企业要会出题,高校要答好题,才能促进产业的发展。邢剑指出,只有深入当地企业进行广泛调研才能准确把握当前宿松县纺织服装产业的现状,了解企业的技术难题和人才需求,才能把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宿松县科工局吴局长表示,将加强政策引导,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继续优化产业平台建设,服务项目落地。宿松县教育局贺局长指出,地方职校要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及时增设新兴专业、淘汰滞后专业,要加强对纺织服装类教师的培训。
构建产学研用融合生态圈
深度交流后,调研组与宿松县县委就纺织服装首位产业的产学研用融合生态圈的构建达成了如下共识:成立“安徽工程大学-宿松县纺织产业创新研究院”,整合纺织服装学院研发资源、校友资源与宿松县优质的纺织服装产品,重点围绕户外休闲产业链的完善进行补全增强;启动“双师型人才池计划”,安徽工程大学选派青年教师赴企业挂职或担任“科技副总”,宿松县选派企业技术骨干入校担任产业导师,进行“双师型”人才的培养;针对职校的现状,在课程共建、师资共享方面深化合作,共建“微专业”提升人才适配度,打造技能人才的“孵化器;共建宿松县纺织服装产业研发平台(含设计平台、打样中心、测试中心),通过若干年的建设,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助力中国户外休闲纺织服装名城的建成。
当高校实验室的尖端研究遇见县域工厂的迫切需求,一场以产业需求为锚点的教育革命正在发生。在顺源智纺车间里,安工程教授触摸纱线时专注的神情,与职校学生操控智能缝纫机时自信的姿态,共同勾勒出宿松纺织产业跃升的底层逻辑——让人才链深度嵌入创新链,使产学研真正融通价值链。这场校地联姻,或将成为安徽产教融合的新范本。
(文/图:魏安方、宋和生;编辑:孙妍妍;预审:邢剑;审核:李长龙)